close
中華職棒羅力
自從換工作開始要到處跑,就有考慮過要買台好一點的筆電來取代桌上型電腦,畢竟在家的時間不多,有時候又想打個遊戲消遣一下,趁著專案獎金發下來就衝了一台西風之神 M。雖然類似 cpu 跟顯卡規格有比較便宜的選擇,不過大概就幾個考量的點,厚度、螢幕跟 Thunderbolt,想說八代 CPU 算是提升蠻多的,屆時真的有必要也可以透過外接盒升級顯卡,應該可以撐久一點,一方面也想試一下 144Hz 的 G-Sync 螢幕,感受一下差異。

上蓋採用兩個方向的金屬髮絲紋面板。

銀色的 ROG logo 在開機後會透出紅色的燈光。

左側除了充電端子外,提供 3 組 USB 3.1、3.5mm 耳機麥克風插槽以及 1 組 HDMI 輸出,厚度部分比我的老 mbp 13 還薄 (20 vs 24mm)。

近一點看可以看 USB 上的 SS 符號旁有著 10 的字樣,代表是比較高速的 USB 3.1 Gen 2,而非舊的 USB 3.0 (USB 3.1 Gen 1)。

右側則是放了 Kensington 的防盜鎖孔、USB 3.1 Gen 2 以及一組 Type-C 插槽,Type-C 插槽除了 USB 功能外,支援視訊輸出以及 Thunderbolt 3。

機身後側底部刻有西風之神的 Zephyrus 字樣,消光黑的機身搭配電漿銅配色的鑽切邊框,不知道該算是低調還是高調 XD,螢幕下緣部分的特殊設計剛好可以讓指示燈在上蓋闔起來的時候露出來。


西風之神系列的招牌,AAS 散熱系統,螢幕打開的時候,轉軸會將下蓋撐開,除了讓鍵盤有傾角比較好打之外,主要就是提升散熱效能。

螢幕打開之後看起來的感覺。

底部一覽,上方直接給了一長條的止滑墊,用起來算是蠻牢靠的。

螢幕採用 15.6 吋的霧面 IPS 面板,支援 144Hz 更新率以及 G-Sync 功能,雖然網路上看蠻多人在意說不是窄邊框設計,不過我自己看起來是覺得還好。

C 件部分有別於原本的西風之神,這次把觸控板放回來了,雖然機身很薄,不過按鍵鍵程還是控制在 1.7mm,整體的輸入手感算是不錯。

左下角採用 Ctrl 在外,Fn 在內的常見設計,雖然 Ctrl 比 Fn 大一些不過基本上差不多,與一般鍵盤交替使用的話比較不那麼突兀。

WASD 按鍵側邊將漆料去除,同時在 W 鍵上增加定位點,增加辨識度與定位能力。

電源鍵獨立配置在右上角,旁邊的密集開孔原本以為是喇叭,不過實際上是輔助散熱用的開孔。

左上方提供獨立的音量與麥克風控制,同時給了一顆 ROG 按鈕,可以快速進入 Gaming Center 調整。
什麼 ? 你說 Gaming Center 是什麼 ?

這個就是 Gaming Center,有很多功能,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除了硬體資訊之外,在西風之神上比較大的功能主要是風扇轉速調整以及用來切換 G-Sync 獨顯模式。

鍵盤 RGB 是一定要的,同時西風之神 M 自帶底盤燈 (飛行燈) 的設計,比較可惜的就是這部分沒有做成可以調顏色。

前面提到的 WASD 鍵帽背光設計。

除了自嗨之外,包裝內附的 ROG STRIX Impact 滑鼠也可以透過 AURA 連動燈光效果。

搭配之前特價買的 Gladius II Origin 也沒問題,底盤燈看起來特別帶感。
簡單錄了一小段鍵盤燈效影片供大家參考。

硬體規格部分,選的是西風之神 M 的頂規版本 GM501GS (i7-8750H + GTX 1070),DDR4-2666 16G,系統碟應該是 Samsung 的 SM961 512G,另外多一顆 Seagate FireCuda 1T 混碟,底下跑一些常見的測試軟體。

Crystal Disk Mark 循序讀寫分別是 3218.2、1722 MB/s,x4 NVMe SSD 妥妥的。

PCMark 10 Score 5323。

3DMark Time Spy Score 5401。

既然是買來玩遊戲的,遊戲跑怎樣還是比較重要,PUBG 要維持在 100 張以上還是要降特效到中低會比較保險 (假設不犧牲檢視距離),CS : GO 的話基本上無壓力,輸出落在 150-220 張上下,一方面或許也是因為 G-Sync 的關係,張數低於 144 的時候也沒有出現卡頓的感覺。
螢幕整體色彩看起來算是蠻討喜的,而且跟家裡的一般螢幕比起來的確是流暢許多。
PUBG 菜雞請見諒 (合十),打 solo 跳旁邊的一生監督我一人,一路追,我手上就一把 s686,我怕 Orz。
調設定的幾場用 GeForce Experience 內建的功能錄了下來,話說可能是 SSD 夠快的關係吧,感覺用手動切換錄製,寫檔一下子就好了,之前用舊的桌上型電腦都會稍微卡一下。

基本上就分享到這邊吧,目前用起來是覺得蠻不錯的,之後看有沒有閒錢把記憶體加到 32G 然後把資料碟改成 SSD,有什麼使用上的問題或新發現再更新上來。
老兄,請回置頂那樓好嗎?
別來這裡亂。
(我懂您的笑話,哈哈哈哈)。
我還真的去確認一下有沒有搞錯
講的應該是新的西風之神 S ?
之前考慮換筆電的時候就有先存一些, 不然直接買下去大概泡麵要吃很久
請教樓主多少錢入手?
這台看了好一陣子,不知道現在是否有降價了?
基本上樓主買這一台非常的聰明
因為RTX2070 MAX-Q的表現大多比標準的GTX1070還要弱一點
只有在DX12的部份會贏過GTX1070標準版的
還好搭配RTX2070 MAX-Q的實測還沒有怎麼出來
不然大家應該要搶標準的GTX1070西風之神了吧

話說我有RTX2070 MAX-Q的實測圖阿
分享給大家看一下吧
不過這是80W的版本
新的西風是用那一種版本我也還不知道
這台是微星的GS65原廠狀態下有墊高室溫約23度測試的
,大樂透即時開獎號碼,賓果抓牌,台灣運彩預測冠軍,運動彩券過關

自從換工作開始要到處跑,就有考慮過要買台好一點的筆電來取代桌上型電腦,畢竟在家的時間不多,有時候又想打個遊戲消遣一下,趁著專案獎金發下來就衝了一台西風之神 M。雖然類似 cpu 跟顯卡規格有比較便宜的選擇,不過大概就幾個考量的點,厚度、螢幕跟 Thunderbolt,想說八代 CPU 算是提升蠻多的,屆時真的有必要也可以透過外接盒升級顯卡,應該可以撐久一點,一方面也想試一下 144Hz 的 G-Sync 螢幕,感受一下差異。

上蓋採用兩個方向的金屬髮絲紋面板。

銀色的 ROG logo 在開機後會透出紅色的燈光。

左側除了充電端子外,提供 3 組 USB 3.1、3.5mm 耳機麥克風插槽以及 1 組 HDMI 輸出,厚度部分比我的老 mbp 13 還薄 (20 vs 24mm)。

近一點看可以看 USB 上的 SS 符號旁有著 10 的字樣,代表是比較高速的 USB 3.1 Gen 2,而非舊的 USB 3.0 (USB 3.1 Gen 1)。

右側則是放了 Kensington 的防盜鎖孔、USB 3.1 Gen 2 以及一組 Type-C 插槽,Type-C 插槽除了 USB 功能外,支援視訊輸出以及 Thunderbolt 3。

機身後側底部刻有西風之神的 Zephyrus 字樣,消光黑的機身搭配電漿銅配色的鑽切邊框,不知道該算是低調還是高調 XD,螢幕下緣部分的特殊設計剛好可以讓指示燈在上蓋闔起來的時候露出來。


西風之神系列的招牌,AAS 散熱系統,螢幕打開的時候,轉軸會將下蓋撐開,除了讓鍵盤有傾角比較好打之外,主要就是提升散熱效能。

螢幕打開之後看起來的感覺。

底部一覽,上方直接給了一長條的止滑墊,用起來算是蠻牢靠的。

螢幕採用 15.6 吋的霧面 IPS 面板,支援 144Hz 更新率以及 G-Sync 功能,雖然網路上看蠻多人在意說不是窄邊框設計,不過我自己看起來是覺得還好。

C 件部分有別於原本的西風之神,這次把觸控板放回來了,雖然機身很薄,不過按鍵鍵程還是控制在 1.7mm,整體的輸入手感算是不錯。

左下角採用 Ctrl 在外,Fn 在內的常見設計,雖然 Ctrl 比 Fn 大一些不過基本上差不多,與一般鍵盤交替使用的話比較不那麼突兀。

WASD 按鍵側邊將漆料去除,同時在 W 鍵上增加定位點,增加辨識度與定位能力。

電源鍵獨立配置在右上角,旁邊的密集開孔原本以為是喇叭,不過實際上是輔助散熱用的開孔。

左上方提供獨立的音量與麥克風控制,同時給了一顆 ROG 按鈕,可以快速進入 Gaming Center 調整。
什麼 ? 你說 Gaming Center 是什麼 ?

這個就是 Gaming Center,有很多功能,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除了硬體資訊之外,在西風之神上比較大的功能主要是風扇轉速調整以及用來切換 G-Sync 獨顯模式。

鍵盤 RGB 是一定要的,同時西風之神 M 自帶底盤燈 (飛行燈) 的設計,比較可惜的就是這部分沒有做成可以調顏色。

前面提到的 WASD 鍵帽背光設計。

除了自嗨之外,包裝內附的 ROG STRIX Impact 滑鼠也可以透過 AURA 連動燈光效果。

搭配之前特價買的 Gladius II Origin 也沒問題,底盤燈看起來特別帶感。
簡單錄了一小段鍵盤燈效影片供大家參考。

硬體規格部分,選的是西風之神 M 的頂規版本 GM501GS (i7-8750H + GTX 1070),DDR4-2666 16G,系統碟應該是 Samsung 的 SM961 512G,另外多一顆 Seagate FireCuda 1T 混碟,底下跑一些常見的測試軟體。

Crystal Disk Mark 循序讀寫分別是 3218.2、1722 MB/s,x4 NVMe SSD 妥妥的。

PCMark 10 Score 5323。

3DMark Time Spy Score 5401。

既然是買來玩遊戲的,遊戲跑怎樣還是比較重要,PUBG 要維持在 100 張以上還是要降特效到中低會比較保險 (假設不犧牲檢視距離),CS : GO 的話基本上無壓力,輸出落在 150-220 張上下,一方面或許也是因為 G-Sync 的關係,張數低於 144 的時候也沒有出現卡頓的感覺。
螢幕整體色彩看起來算是蠻討喜的,而且跟家裡的一般螢幕比起來的確是流暢許多。
PUBG 菜雞請見諒 (合十),打 solo 跳旁邊的一生監督我一人,一路追,我手上就一把 s686,我怕 Orz。
調設定的幾場用 GeForce Experience 內建的功能錄了下來,話說可能是 SSD 夠快的關係吧,感覺用手動切換錄製,寫檔一下子就好了,之前用舊的桌上型電腦都會稍微卡一下。

基本上就分享到這邊吧,目前用起來是覺得蠻不錯的,之後看有沒有閒錢把記憶體加到 32G 然後把資料碟改成 SSD,有什麼使用上的問題或新發現再更新上來。
什麼,這種機子沒有TB3?
呃,是西風M啊,抱歉嘴錯台,哈哈哈哈
話說如果GM501GS後續降價有感的話
應該會搶翻我想
呃,是西風M啊,抱歉嘴錯台,哈哈哈哈
話說如果GM501GS後續降價有感的話
應該會搶翻我想
香草雞蛋布丁 wrote:
自從換工作開始要到處...(恕刪)
datsuro wrote:
什麼,這種機子沒有TB3...(恕刪)
老兄,請回置頂那樓好嗎?
別來這裡亂。
(我懂您的笑話,哈哈哈哈)。
樓主真是令人好生羨慕,
公司可以發這麼好的專案獎金下來。
這台頂規的1070,應該至少要七萬以上吧?
公司可以發這麼好的專案獎金下來。
這台頂規的1070,應該至少要七萬以上吧?
記憶體若加到32GB,爽度會破表吧。
恭喜樓主入手好機。
恭喜樓主入手好機。
datsuro wrote:
什麼,這種機子沒有TB3...(恕刪)
我還真的去確認一下有沒有搞錯

講的應該是新的西風之神 S ?
EricWang8986 wrote:
這台頂規的1070,應該至少要七萬以上吧?...(恕刪)
之前考慮換筆電的時候就有先存一些, 不然直接買下去大概泡麵要吃很久
香草雞蛋布丁 wrote:
我還真的去確認一下...(恕刪)
請教樓主多少錢入手?
這台看了好一陣子,不知道現在是否有降價了?
咦我還以為現在看評測開箱流行沒事鬧個TB3
吳腋煩表示:你有TB3嗎?
超鬧 XD
吳腋煩表示:你有TB3嗎?
超鬧 XD
Janson0101 wrote:
老兄,請回置頂那樓好...(恕刪)
datsuro wrote:
咦我還以為現在看評...(恕刪)
基本上樓主買這一台非常的聰明
因為RTX2070 MAX-Q的表現大多比標準的GTX1070還要弱一點
只有在DX12的部份會贏過GTX1070標準版的
還好搭配RTX2070 MAX-Q的實測還沒有怎麼出來
不然大家應該要搶標準的GTX1070西風之神了吧

話說我有RTX2070 MAX-Q的實測圖阿
分享給大家看一下吧
不過這是80W的版本
新的西風是用那一種版本我也還不知道
這台是微星的GS65原廠狀態下有墊高室溫約23度測試的
香草雞蛋布丁 wrote:可是價錢高到買一台125機車了,CP值太低
自從換工作開始要到...(恕刪)
香草雞蛋布丁 wrote:
自從換工作開始要到處...(恕刪)
全站熱搜